close

  本報記者 馬黎
  夏至過後,且等下一個“中國節日”——
  七夕節。約會指南即將奉上,請聽下回分解
  【涼飲】冰鎮冷飲,過水涼麵
  如果嫌熱茶太文氣,不夠爽快,冷飲總是沒錯的。
  唐人吃刨冰、冰酪,宋代的雪糕,類似今天的冰淇淋。北宋人的夏日冰鎮冷食里,還有各種聽起來就涼絲絲的甜品名字:冰雪冷元子、黃冷糰子、冰雪涼水荔枝膏、冰雪細料餶飿兒……南宋杭州人今天要吃的冷飲花樣,不比我們現在少:砂糖綠豆、漉梨漿、木瓜汗、滷梅水(就是酸梅湯)等等。
  你要問這些冰是怎麼來的?藏冰,宮裡的老規矩。夏至時,宮裡要拿出“冬藏夏用”的冰,消夏避伏,周代開始便如此,後來就成了制度。
  記得過去高考遇到暑熱天,沒有空調,教室後面搬來幾塊冰鎮考場,也是一種回憶,原來我們享受的是皇家待遇。
  不要以為我們有冰箱了不起。如果你最近在北京的中國國家博物館,可以去漲下姿勢。那裡有世界上最早的冰箱:青銅冰鑒。沒錯,人家戰國貴族早就開始享受了,而且還專門用來冰酒,又是青銅套裝。尊缶內裝酒,鑒、缶壁之間的空間更高級,等於是冰格,可以放冰塊,這樣到了夏天就可以喝到冰鎮的酒了。
  最後,還得說說夏至面,過水面是也,大家知道今天得吃。
  說一種特別的做法:槐葉過水面。槐葉夏天到處可見。唐代,這名稱還算朴素,但到了宋人就作起來了,曰:翠縷冷淘。其實,唐人的冷淘,是面疙瘩或面片,宋人“翠縷”就是現在的麵條了,它好像今天的白日,不似焰火那樣短剎,而是悠長,延綿不斷。
  【涼品】席子鋪起,鬥茶準備
  穿戴涼快,起碼可以解去一半暑氣,其他夏至涼品也得及時更新。
  席子是必須的。過去首選涼快又高檔的席子,是象牙席。北京故宮造辦處活計檔記載,宮裡牙席共有5張,至今只剩3張,為國家一級文物。目前在北京故宮、臺北故宮、煙臺市博物館都有收藏。
  這軟綿綿的象牙席子怎麼編的?清代陳元龍編過一本《格致鏡原》,堪稱科技史小型百科全書,裡面就記載,要把象牙劈成薄片,磨得很光,再根據象牙紋路劈成絲,把絲線煮軟,才能編製。
  不知道這用久了會不會像普通象牙一樣泛黃呢?據說這門編織技藝已經失傳了,網上搜一下圖片,會發現這席子蠻小的,如果環肥用之,是不是還得多拼幾張?
  席子鋪好,端上熱茶,這是避暑的最佳搭配。夏至節里,涼快又好玩的娛樂節目,必是鬥茶了。
  最近,臨安市天目溪兩岸的一個窯址群,出土了很多黑釉盞,此乃鬥茶神器。南宋時,杭州周邊的寺廟很多,僧人註重飲茶,用的就是黑釉盞,後來,文人間也流行起來了。
  怎麼鬥?
  先碾好茶膏,用湯水一衝,錶面立刻會泛起泡沫,如果盞的內沿與湯花相接處沒有水痕,那就贏了。這個過程有點類似做咖啡打奶泡。那有沒有拉花呢?也有!能把花鳥魚蟲形狀做出來,那是最強的。如果你的拉花本事好,今天不妨秀一下,沒有珍貴的黑釉盞,記得用杯壁是深色的杯子替代,方便觀察白色茶泡。
  【涼衣】紗衣上身,扇子輕搖
  端午的虎頭衫穿過了,到夏至又熱了一點,該輕薄仙氣的紗出場了。
  過去,從四月初四就該穿紗衣,一直穿到九月初三,初四才換厚一點的羅衣。作家鄧友梅寫過一篇寫老北京人夏天穿衣的文章,剛入夏穿紡綢,入伏後有錢的穿羅穿紗,沒錢的穿夏布。鄧友梅剛到北京,伏天穿著紡綢的衣服去朋友家,結果朋友母親叫他趕緊換了,省一口哪怕買件夏布衣服也好,別被人笑話。他朋友過來打岔,說早沒那麼多講究了。
  確實,現在更沒這麼講究了,但那無疑是一種認真過日子的態度。而紗衣輕軟薄透,一直為夏衣的首選料子。尤其在唐代,縠(音hú),一種錶面起鬆緊皺紋效果的薄紗,男女皆愛,尤其是紋縠,上面還織有暗花紋,更加有文藝氣息,現在面料市場都能買到,價格也不貴。
  白居易是它的擁躉,還要介紹給小伙伴元稹同學穿。他特地做了一件“輕似霧”的“淺色縠衫”,有花紋的那種“薄於雲”,寄給遠在通州的元稹,生怕他中暑。誰知道,元同學太實誠,回了條《酬樂天寄生衣》,說他體弱,這夏衣是“纖薄物”,他不敢穿……
  如果身子骨如元稹一般,那還是要考慮一下,空調也別吹了,此時,不如扇扇子,更加應景,也健康。
  這是夏至《九九歌》第一句說的: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。
  【夏至節 農曆五月二十四】
 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,最早被確定的一位,同時也是節日。
  如果用“夏至”打個謎語,它的謎底,便是“日久天長”。最北端的漠河,白天有近17小時,而杭州,有14個小時。
  雖然今天不是夏日最炎熱的時候,但漫漫暑熱,還是襲來了。宋人可以放假三天,回家消暑娛樂,我們沒得放,但好歹是周六,也算應景。所以,今天的主題:避暑。
  柒
  千里投宿江南驛
  邀友喝到夜深沉
  廊前獨聽梅子雨
  一絲一絲說前人
  本版繪畫/@老樹畫畫
  (原標題:夏至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f12eflob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